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一历史课文辛亥革命导学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4-09 13:34:27


教案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学习价值,教案就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所准备的,在历史的学习中同学们也需要进行了解。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高一历史课文辛亥革命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

【学习目标】

1.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1.背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经济基础。(2)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思想武器。

(3)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组织基础。(4)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革命纲领。

(5)一系列_______________提供起义经验。(6)_______________在武汉新军的长期动员工作。

2.概况

(1)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3)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要求背诵)

3.结果及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果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

(1)性质 (2)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里的“政体仿制品”是指( B )

A.君主立宪政体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君主专制政体 D.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2.孙中山曾经主张“将总统让袁,假袁之手,推翻满清,早日实现共和……他愿为中国开一新局面,不争政权”。下列人物具有的品质与孙中山这一崇高品质相似的是( C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华盛顿 D.俾斯麦

3.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

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 )

A 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权力 B 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 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 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4.孙中山1916年在浙江海宁参观钱塘江时,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此处的“世界潮流”主要指(D )

A.君主立宪 B.君主专制 C.世界各民族平等 D.民主共和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自由 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C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7.(07海南历史)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C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8.( 08全国文综)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B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9.( 08广东历史)“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B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0.(09年上海历史)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C )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1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A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2.有一位老人说他是民国五年生,你知道民国五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B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13.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C.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C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5.(2010·全国卷)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C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二) 非选择题

(2008年,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程教授认为,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并落户北京大学,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北大特殊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初期,中国新闻事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加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对言论出版自由的明令保护,社会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风气和观念流行,社会上形成了办报的高潮,涌现出一批经验丰富的职业报人;同时西方的新闻理论和译著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专业教育和研究的现实需要。当时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也是首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新风的近代大学,蔡元培校长的高瞻远瞩和躬身操持为研究会的创建和持续奠定了基础,留美教授徐宝璜和报界巨擘邵飘萍则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也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是怎样“对言论出版自由的明令保护”的?

(2)说明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公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2)政治体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合作探究

7. (07全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什么变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以上数据又反映了什么变化?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3反映的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限时训练

1.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C)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D )

A.护国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3.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4.关于保路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起因于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B.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C.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D.四川保路运动发展为同志军起义

5.武昌起义的计划被偶然的因素所打乱,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D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D.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6.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 (C)

A.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起  B.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引发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C)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8.(2011年海南卷,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B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9.(2011年全国I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D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10.(2011年江苏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课后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服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请回答: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大作用。

11.政治: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社会生活:通过断发易服、禁足、改称谓、行阳历、废跪拜等做法,废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历史的学习中同学们也需要对教案进行了解,上文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高一历史课文辛亥革命导学案,希望大家了解。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