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初三语文下册课文拒签和约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4-20 17:19:32


在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掌握到语文的学习技巧就需要对教师准备的教案进行了解,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初三语文下册课文拒签和约教案,希望同学们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掌握重点,取得进步。

教学要求:

一、弄清楚拒签和约的历史背景。

二、学习主人公利用语言武器捍卫祖国利益与尊严、伸张真理与正义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和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事件发生的背景。

二、课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了解和约意义的同时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背景

(一)中国与“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中国人觉得在欧洲打仗离中国很远,与我关系不大。中国政府遂宣布中立,并照会各国,声明在战争中不参加任何一方。交战国均表示承认中国为独立国。不久,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协约国为拉中国参战,曾许诺“保证中国会取得大国的地位”。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中国宣布参战后并没有派兵到欧洲作战,但曾派遣华工前往法国和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为协约国集团战地效力,并且为协约国家提供了大批粮食等援助。“中国参战后,协约国相继向中国保证,支持中国享有国际大国地位,并于9月8日对中国所提出的参战条件作了答复,同意:一、庚子赔款暂缓5年偿还(俄国只允暂缓一部分),不另加利息,并撤销对德奥的赔款;二、增加5%关税的原则,具体办法另行议定;三、天津周围20里内中国军队可以暂时驻扎,以防范德奥两国侨民的行动。”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424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持续四年零三个月之后,以德奥集团的彻底失败告终。

(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897年,德国借“教案”事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次年3月6日,被迫与德国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除了赔偿数百万两白银外,条约还规定将青岛及胶州湾租借给德国99年,山东正式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其在中国的权益理应归还中国。而且,中国在一战中对德宣战,是名副其实的战胜国,因此,自然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作为安排战后新秩序的巴黎和会成为中国收回山东的好场所。中国朝野许多人士都期望通过巴黎和会废除几十年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战胜国的姿态在和会上一下子改变近八十年来受屈辱的历史。1919年1月,中国派出以外交总长陆徵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

(三)日本力图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1914年8月,日本政府以“承担日英同盟的义务”为借口,打着“保卫东亚和平”的幌子,宣布对德作战,并对德国的租借地发动了进攻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日军出其不意在其租借地不远的后方龙口登陆,向青岛推进。这一举动,事先并没有通知中国政府,显然是对中立国领土的侵犯。德国由于在欧洲战场无法分身,在青岛的抵抗只不过是象征性的,仅两天的工夫,战争就结束了。德军投降之后,日军进入并接管了包括青岛在内的整个德国租借地,紧跟着控制了青岛至济南府的铁路。

随后,1915年1月刚从东京返回的日本公使要求特别会见袁世凯总统,公然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要求的内容共分“五号”,即五部分,其中“第一号”规定: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显然,日本的目的是向山东省进行扩张,同时,还意味着要把战略要冲山东省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为瓜分中国作准备。

“二十一条”是要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但是,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向日本表示,除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全部接受,这为后来山东问题的解决埋下了隐患。

(四)中国开始时对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寄予希望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欧战即将结束之时,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宣言》。其中 规定的国际盟约不得秘密行事,国无大小一律平等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许 多国家,尤其是日本,曾签订了众多有损中国主权的秘密条约,如“二十一条”。每当 中国在外交上独立行动时,这些国家即以密约为依据处处限制中国的行动。因此,威尔 逊的主张对中国外交显然是有利的。

在一战初期,中国并没有参战。随着战争的深入,巨大的伤亡使得交战各方兵源锐减, 劳力奇缺,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使英法等国的人力资源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为摆 脱困境,英法等国把目光转向中国,招募华工来解决战争需求。在两年的战争中,中国 共派出17万劳工到达法国,主要工作是战地后勤。到战争结束,大约2万名劳工战死、累 死在欧洲。一战以后的国际环境、中国在战争中的特殊贡献,以及西方各国政府的承诺使中国政府 有理由相信,在一战以后重新分配各国利益的巴黎和会上,中方的合理要求会得到西方 各国的支持。

(五)顾维钧在和会前进行了悉心准备

顾维钧虽然年轻,但学识渊博,深谋远虑。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敏锐的顾维钧感 觉到协约国不久将取得胜利,中国可以借战胜国的机会收回德国在华特权,恢复大国地 位。为此,他作了悉心的准备。他在大战结束前就在驻美使馆内成立小组,专门研究与 战后和会相关的问题,并将研究报告送交国内,主张应向和会提出收回德国强占山东的 权益。他还向外交部建议,聘请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的指导教授约翰?穆尔为使 馆顾问,借重他的外交实践经验和国际法知识为参与和会作准备。

在被任命为外交团代表,前往巴黎参加和会的前夕,顾维钧整天埋头于准备工作,为中 国代表团草拟了一项计划,包括“二十一条”、山东问题、收回租借地等七个问题。此 外,他还对国联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工作打下了坚实 基础。此外,顾维钧还专门拜会了以威尔逊总统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向他们阐述了中国 对和会的要求,获得了美国政府在和会上尽力支持中国的承诺。

(六)和会上激情演讲、据理力争

刚到达巴黎,中国代表团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相关提案,但是日本却抢先向和会提出 无条件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要求。由于事关中国,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提议,和会 请中国代表团就此进行说明。中国代表团共由五人组成,分别是外交总长陆徵祥、南方 政府代表王正廷、驻美公使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和驻比利时公使魏宸。这对中国代 表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由谁来承担这一任务却成了问题。陆徵祥称病无法赴会 ,王正廷、施肇基均以对山东问题不熟悉为由推顾维钧代表中国发言。顾维钧没有退让 ,毅然决定挑起了这一重担。

二、顾维钧生平简介

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成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三、结构与写法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

(一)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主人公顾维钧。

文章开篇便以倒装的手法、评价性的语言,对即将开幕的故事的主角以及故事的基本梗概进行简单介绍和评论:“年轻的中国代表股维钧不惧日美法勾结欺侮弱国的淫威,为维护中国山东权益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怒斥列强,拒签和约,震惊了世界。”

(二)第2自然段~最后为第二部分:写拒签和约的过程。本部分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2~16自然段):会议之前中国代表团的丑态。

文章一边如实记录历史,揭露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前互相推诿的丑态,间接揭示当时清政府无为无能的历史背景;一边两相对照,为彰显主人公的出色表演和高尚人品埋下伏笔。

第二层(16~32自然段):写会议之中顾维钧“扬我国威”的精彩演讲。

这一层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介绍了会议的召开并详细再现了主人公顾维钧慷慨陈词的演讲过程。首先介绍会议的地点(法国外交部的会议厅)、与会的成员已及就座情况。接着,文章简笔写日本首席代表牧野的傲慢发言,并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细节描写:“克列孟梭把手向中国代表一指,问中国代表是否准备发言。”想给他们一直小瞧的中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但出乎意外,中国代表采用了一个不变应万变的缓兵之计,迫使主持人宣布休会,从而给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顾维钧扬我国威的精彩演讲就在第二天上午的同一地点、同一场景下进行。他的演讲没有现成的稿子,却“出口成章、英语流利、辞藻准确”,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有根有据。文章花了6个自然段再现他的演讲陈词,塑造了一代青年才俊、爱国外交官德魅力风采。

第三层(32~最后):写顾维钧结束精彩演讲之后会场以及会后的反映。

首先写顾维钧结束演讲之时会场的反应:先是中国代表的反应(同仁们都站起来了,向他送来满怀敬意的目光),接着是主持人的反应(威尔逊和蓝辛迈着急步过来跟他握手祝贺,威尔逊说:“这是阐明中国立场的最好演说”),接下来是英国的劳合•乔治、贝尔福德道贺,最让人不能置信的是日本的西园寺先生也从主席对面的位置上过来和他握手。

演讲结束,余音袅袅,影响不凡。文章意犹未尽地进一步写会后国内外对顾维钧演讲的反应,充分说明顾维钧演讲的精彩以及强大的真理的感召力量。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第24课

在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需要对教案进行了解,上文学大为大家提供的的是初三语文下册课文拒签和约教案,希望同学们了解。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