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国画四君子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9-19 16:44:50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朵,每种花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以及所象征的精神,我想喜欢一种花是因为喜欢它的精神以及性格。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编辑的国画四君子,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对花朵有更多的了解。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花、兰花、竹子、菊花,中国画中,有很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主题或是衬托的,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四君子"之称。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他们基本上都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想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兰花”代表着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

“竹子”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竹入画,也始于唐代。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约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以上就是国画四君子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同学们在对四君子做一些认识和了解之后,也会喜欢上四君子那种独有的性格和特点的。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