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语文阅读有效的对话和探究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1-02 21:09:25


我们知道想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在平常我们就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语文阅读有效的对话和探究”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的教学会有所帮助。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之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在形形色色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隐隐感到新问题的出现。

有些语文课看上去,学生好不积极,对话相当踊跃,可是学生对话的话题游离于文本,形成了对文本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有一些语文课,老师总是廉价地没有是非标准地去鼓励,让学生失去了重新思考、咀嚼文本的机会。还有一些语文课,老师虽能紧扣文本,问题的设计也巧妙缜密,可在对话的过程中,是老师急匆匆完成任务似的死拉硬拽着学生走,学生未有充分的对话时间和对话机会,似有走马观花的感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学生未能真正走进文本,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未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对话。那怎样才能实现有效对话呢?

扮好角色,找准定位。我认为以上问题的出现,当然有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但更主要是教师未能明确自己的地位,未能发挥好自己的角色作用。一方面是教师角色缺位,未能有效地发挥组织和指导功能;另一方面,是教师角色越位,忽视了学生这一对话主体的存在。《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对话的桥梁,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根据这一关系,我认为老师更应该像一位导演。导演,这一名称,我们非常熟悉,《现代汉语》是这样解释的:排演戏剧或拍摄影视片的时候,组织和指导演出的工作。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导演的工作职责是组织和指导,而具体的戏是由演员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去表现,作品当然体现了导演的思想、风格、水平,可演员个人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演员、导演、剧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更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对话活动中应发挥好导演的作用,这是课堂形成有效对话的关键。

减少预设,增加空间。课堂的教学是带有一定的预设性,也必须要有预设性,否则整个教学活动就会处于杂乱无序状态,达不到教学应有的目的。可是,我们的预设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指导性层面,而教学的过程,应更多根据学生课堂对话的情况,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鉴赏的广度和深度,动态地加以调控,以利于学生渐进有序地走进文本。我们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是,尽可能减少教师按照预先的设计强迫灌输的痕迹,使学生真正有机会进行属于自己的对话。我想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是否也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老师预设得越多,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走,学生就越是忙于应付,其结果造成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真正的思考,于是出现假对话、真作秀,配合老师完成任务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教学何谈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发挥,尽可能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对话空间成为一种必然。

研究文本,因材施教。我这里所指的“材”,是指教材。文本是实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为此,我们在激发学生进行对话阅读时,要紧紧围绕课本做文章,而不能舍本求末。一方面,我们设置的问题要紧贴课文,要引向课文的纵深,而不能游离文本,作漫无目的的讨论。脱离文本的对话,有时看上去热热闹闹,好不激烈,给人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这只是搭的一个花架子,学生并没真正思考起来,对话起来。因为它失去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咀嚼、品评、鉴赏,失去了玩味的过程,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味道,严重一点说,演变成了一堂活动课。另一方面,我们要紧扣文本的特点,选择最便捷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为目的。让学生真正对话起来,不应该狭隘地理解对话就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其实阅读教学的对话是广义的对话。有时一堂课给足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真正地去读书,读进去,内心激起波澜,何尝不是一种有效对话?而这种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必要,是学生一种精神需求,学生内心的活动是强烈的,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演讲、辩论、课本剧等形式,完成对文本的认知。像话剧体裁的文本,也有些小说体裁的文本,完全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来再现文本,而这一再现很显然不是原有文本的机械复制,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再认识,重构建。

问题设置,适合口味。既然是对话,那就肯定离不开问题,要让语文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能激活学生,首先要让文本激活你。你只有在吃进文本,消化文本之后,才可能对文本作深入的理解,才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而有个性化的问题。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另外,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层次,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及时掌控学生的动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出的问题能符合学生的口味,吊起学生的胃口,给学生形成有效对话的好切合点。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语文阅读有效的对话和探究”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期待学生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